韵书
阴平 几乎,案几 衣服 西 姿 湿 言蹇難也 參差 恨聲 生息 觿 蹇也 以箸取物 穿也,傷也 口聲 偲偲,相切責也 谿 𫚕 𬯀 𫓯 𦭜 𫄨 𪟝 𬳵 𫌀 𫓹
阳平 跨馬,動詞 知識 委迤,自得貌 鼻液 高麗 九嶷 委蛇 水中高地 舉目貌。又縣名 同泥 相欺也。遺也 牛黑色 蘄茝也。求也 箿 鬿 山貌 𫐐 𬨂 𫘨 俿 𫘬 𨙸 𬱖 𠅤 𫠜
去声 拘泥 驿 亿 契約 水名,渡水 記也 羿 有庳,國名 濿 𤧛 𬶨 𬍛 𨺙 𬬩 𬤊 鰿 𬶭 𫄷 𬟁 𫵷 𬃊
繁体或异体字:
拼音:tí  韵部:

〈动〉
    (形声。从口,帝声。本义:放声痛心地哭)
  • 同本义
    • 嗁,号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注:“号,痛声也。”
    •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,婴儿啼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    • 妇啼一何苦。——·杜甫《石壕吏》
    • 忽啼求之。——·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    • 儿醒大啼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    • 含乳啼。
    • 儿惧,啼告母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  • 又如:啼呼(哭叫,叫唤);啼饥(因饥饿而号哭);啼天哭地(非常悲惨);啼咽(悲哽)
  • 叫鸣
  • 又如:啼叫;啼唤(鸣叫);啼唱
  • 哭泣
    • 儿含乳啼声。——林嗣环《口技》
  • 又如:啼哭郎君(指办事无能,只知啼哭了事者)
〈名〉
  • 眼泪 。
  • 如:啼妆女(形容女子姿色迷人。东汉时,妇女以粉拭目下,有似哭啼泪痕,故名);啼眼(泪眼);啼痕(泪痕);啼妆(借指美人的泪痕)